第69章

    沈鹤轩在太和殿内一番陈词,引得众臣议论纷纷。

    谁都清楚,朝廷新政乃是为国为民的治政良方,但触动了太多官僚缙绅的利益,从朝廷到地方,所遇尽是阻力。

    谁愿意将吃下去的东西轻易吐出来?

    故支持沈鹤轩者寥寥,反对之声,却一浪高于一浪。

    正在此时,通政司右通政宁修远站了出来,向陈霂奏道:“清丈之后,田亩之数骤增,而籍上人口早已流失,户田二籍混乱失真,说增税害民,也却有实据。”

    沈鹤轩冷笑道:“宁大人方才所言不虚,你家在晟京西郊尚有良田三百亩,若是用小弓丈量,自然能多增不少田额。”

    宁修远出身外戚,背靠的就是宁王的势力,明眼人都清楚,沈鹤轩得罪谁都不怕,最不该得罪的,就是这个宁王。

    宁王与陈霂联合起兵,助他夺得帝位,功劳颇大。天下初定之时,宁王尚有十五万兵马,他自持兵马大权,并未将陈霂放在眼里,就将大军驻在太原,他meimei如今又在凤位,陈霂也奈何他不得。

    面对宁修远的挑衅,沈鹤轩也不甘示弱:“正是因为赋役不均,人口流徙,官府才想尽办法隐匿赋税,若非新政早推行了几年,朝廷哪里还有银子去辽北打仗?户部为筹措军费,恨不得一块银子分成八瓣,后宫里花银子都得撙节裁剪,这些宁大人就不说了?”

    沈鹤轩伶牙俐齿,宁修远不过是仗着在外戚势力在朝中为官的庸臣,沈鹤轩的接连发难,让他根本没有招架之力。

    沈鹤轩还要再说,陈霂挑起玉旒,朝他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“今日时辰不早了,新政之事改日再议罢。”

    丹樨之上天子声音疲惫,纷乱的朝堂只能暂且偃旗息鼓,随着掌印太监王钦一声“退朝”四